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雙碳”目標連續第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國接下來如何直面減碳挑戰,走好中國式減碳道路,則再度成為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現“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的能源發展戰略目標。
盡管從目前來看,在汽車行業提前以電動化替代傳統內燃機的技術與形式已經初具規模。但在全行業的角度上,尋求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則能夠在節能減碳的背景下,幫助人類實現碳中和的終極目標。
事實上,結合中國國情,甲醇已經做好了成為國內綠色燃料主力軍的準備。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魏安力在此前的采訪中表示,無論是從能源轉型、能源安全、實現“碳中和”能源、可再生能源還是促進氫能產業發展來看,發展甲醇經濟,推廣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都勢在必行。
助力雙碳目標,甲醇做好準備
焦爐煤氣富產氫氣與CO2合成甲醇工藝技術相結合,生產1噸甲醇可以消納約900公斤環境中的CO2排放,從而實現用甲醇固碳。也就是說,甲醇能夠通過自身的合成、燃燒反應,把大氣中已有的碳循環起來,從而達到減少化石能源開采依賴,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此外,甲醇是CO2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也是可再生能源儲能的優選方式。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間歇性、不穩定性,棄風、棄光、棄水、棄潮現象嚴重,但是利用這些能源制氫,與捕集的CO2合成綠色甲醇,既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穩定使用問題,又能把不穩定的電轉化為穩定的液態甲醇,實現電的穩定存儲。
全球甲醇行業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趙凱表示,“不同于過去的甲醇常常需要基于煤或天然氣產出所帶來的環境污染。隨著技術進步,如今采用工業循環領域的二氧化碳廢氣生產出甲醇已經不再是技術難題”。
而促成這一技術全面落地的,正是吉利。回望過去,將甲醇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我國早已進行了40余年的研發。但直到近年,甲醇的商業化難點才完全被自主企業所掌握。
不同于以往傳統的CO加氫制甲醇技術,如今直接利用CO2制備的好處在于,一步合成能夠大幅減少工序降低成本,且捕集的工業廢氣CO2可以不用經過還原步驟直接投入生產。但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其中的難點一直在于反應催化劑的設計和制備。
直到2015年,吉利通過收購冰島CRI(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才完全消化吸收了這項先進的相關技術。2020年,吉利將這套技術引入中國,并與河南順成集團合作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10萬噸級綠色甲醇工廠。
據悉,安陽甲醇工廠是我國首套十萬噸級綠醇制備設備。根據規劃,該項目每年可綜合利用焦爐煤氣3.6億標準立方米,生產甲醇11萬噸,聯產液化天然氣7萬噸。
按照官方數據,10萬噸產能的安陽甲醇工廠,正常運轉一年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相當于增加森林種植面積16萬畝,折合106平方公里。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規模的利用回收二氧化碳,安陽甲醇工廠的建成投產,是我國甲醇產業的一個縮影和新的開始。出席投產儀式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指出,“這是一個大規模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的里程碑項目”。
與此同時,甲醇燃料在商業化的應用也得到了可行性驗證。近20年始終深耕甲醇汽車技術的吉利,不僅突破了甲醇汽車的一些技術瓶頸,還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體系,實現了從小批量試點運行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跨越。
早在2019年,吉利旗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發布了全球首款甲醇重卡,攻克了低溫啟動難及涉醇部件腐蝕兩大技術難題,排放控制、甲醇電噴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
商用車賽道,甲醇大有可為
商用車是甲醇能源應用的最佳載體。在當前石油消耗占比中,用于生產汽柴油的石油量占國內石油總消耗量的一半,而商用車僅占12%的汽車保有量,卻消耗了超過一半的車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車56%的二氧化碳,商用車碳減排對國家能源安全及節能減排都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人士介紹,用甲醇替換汽、柴油驅動運力,還可大幅降低物流運輸成本。以遠程甲醇重卡為例,相比傳統柴油重卡,燃料成本最高可減少32%,每公里最多節省1元錢。
根據區域特點,醇氫科技聯合能源公司保障甲醇燃料的供應,提供低碳、經濟的甲醇燃料。在西北,利用西北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合成低碳甲醇;在海南,利用南海富碳天然氣合成甲醇,保障海南及兩廣的甲醇汽車燃料供應。
縱觀過去幾年,醇氫科技對發展甲醇商用車產業的孜孜以求,已經推動了地方多省市產業結構向低碳綠色轉型升級,推動了甲醇經濟的發展。
在河北,邯鄲市積極攜手醇氫科技打造新能源商用車基地、液態陽光甲醇經濟全產業生態體系和創新推廣示范運營區,構建“裝備制造+清潔能源+智慧互聯”發展模式,助力邯鄲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
在山西,發展甲醇汽車、甲醇產業、甲醇經濟,打造千億級甲醇生態,成為晉中市推進“兩個轉型”的“一號工程”,把甲醇汽車生產推廣作為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抓手。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晉中市委書記常書銘建議國家從戰略發展和產業引導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晉中建設國家級甲醇經濟示范區,重點支持山西全省域推廣甲醇汽車,參照電動汽車免征購置稅和豁免限行(機動車綠色牌照)政策,讓更多的甲醇汽車進入消費市場。
常書銘同時還建議,推進完善甲醇加注體系建設,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加注站審批標準和流程,并鼓勵利用現有加油(氣)站,通過改擴建完善甲醇加注和保障體系;同步在山西進行低碳綠色甲醇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焦爐氣與二氧化碳耦合生產制醇、生物質制醇、煤化工與綠氫綠氧耦合制醇的甲醇生產新格局。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化石能源的綠色替代品,甲醇已經成為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標的重要一招。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所言,盡管甲醇汽車的數量規模還不是很大,但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于甲醇汽車,為甲醇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前行的動力。
免責聲明 | 我們對文中所述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