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氫能與燃料電池獲悉,7月23日,一艘裝載5000噸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綠色甲醇的貨輪在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石化碼頭完成裝船,隨后其將駛往新加坡。一條從內蒙古生產基地到新加坡加注終端,橫跨3000公里的低碳供應鏈在渤海灣成功貫通,標志著全國首單規模化綠色甲醇外貿出口業務圓滿完成。
具體來看,此次交付的綠色甲醇由香港中華煤氣公司在內蒙古生產,運抵天津后,依托天津港保稅區完善的產業配套及孚寶渤化公司的石化碼頭與倉儲設施,實現了安全、高效的存儲與裝船全流程作業。其中,中華煤氣擁有將廢舊輪胎、農林廢棄物轉化為綠色甲醇的自主技術,是國內首家擁有ISCC EU和ISCC PLUS認證的企業,在內蒙古設有生產工廠,規劃總產能100萬噸。而孚寶集團則在天津港建有30萬立方米倉儲設施、專業碼頭設施及全球化運輸網絡,正在打造綠色甲醇儲運樞紐。
與傳統船用燃料相比,綠色甲醇在使用周期內可顯著降低75%以上的碳強度,我國的綠色甲醇生產量占到全球60%,主要集中在西北、東北等區域。孚寶渤化公司總經理劉笑梅介紹,“亞太地區在綠色燃料‘制-儲-運-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正加速完善,我們正以天津為樞紐,積極構建更高效的亞太綠色船燃供應網絡,為航運業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綠色甲醇是碳排放大趨勢下的產物。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政策驅使,減排勢在必行,替代清潔能源呼聲高漲。
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片區持續優化綠色化工產業鏈布局。未來,將持續發揮政策與產業協同優勢,以善作善成的實干精神,大力拓展綠色能源出海通道,鞏固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引領地位,為全球航運業減排貢獻源自中國、立足天津的綠色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