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年時間,中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全面建成。
6月30日,界面新聞從中海油獲悉,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單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群——中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6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在江蘇鹽城全部建設完工。這標志著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全面建成。
中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港工業園區,項目包含4座2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和此次建設完成的6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總罐容達250萬立方米。如果按照每戶每天用氣1方來計算,該儲備基地可滿足一千萬戶家庭8個月的生活用氣。
其中,一期工程主體4個罐體于2019年5月開工建設,2022年9月正式投產。
鹽城“綠能港”項目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將和西氣東輸、中俄東線等國家主干管網等實現互聯互通,并通過槽車提供外送業務,持續向蘇、豫、皖、魯等省份供應天然氣資源。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李峰介紹,鹽城“綠能港”的10座液化天然氣儲罐全部采用中海油自主技術設計建造,項目國產化率達98.3%。
其中,12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6座27萬方儲罐為全球首次建設,儲罐高約65米,直徑100.6米,可同時疊放3架C919客機,罐容相當于614個標準游泳池大小,可存儲1.69億立方米天然氣。
據中海油介紹,鹽城“綠能港”項目地處古黃河入海口,地下是松軟的淤泥質黏土,單罐滿負荷重量超22萬噸,場地承載總重達130多萬噸,相當于“豆腐塊上放秤砣”。
為了讓儲罐立得住、站得穩,中海油創新開發了樁頂柔性約束下的群樁承載力計算方法,每一座儲罐最下方由406 根直徑1.5米、長75米的樁基撐起,充分發揮了承臺對各基樁的聚攏作用。
此外,中海油研發團隊還在樁基與儲罐承臺間設置隔震橡膠墊,形成隔震層。當地震來臨時,可以有效避免震動能量向上部儲罐結構的傳輸,能夠承受 2500年一遇的地震。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李峰介紹,“綠能港”不僅具有液化天然氣接收、儲存、外輸功能,還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氣發電、燃氣制氫等多功能于一體,是綜合性綠色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和重要樞紐。
據界面新聞了解,中海油目前運營著5座“綠能港”,總罐容達554萬立方米。此外,中海油正在實施寧波、珠海“綠能港”擴容工程,擴建11座27萬方儲罐,建成后中國海油總罐容量將達到851萬立方米。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國內已建成液化天然氣接收站28座,年接收能力超過1.16億噸,儲罐罐容量達到1800萬立方米,可儲存100億立方米。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全年將有18座LNG接收站投產,設計年接收能力共計8075萬噸。
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持續上升,不僅加快了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設投產步伐,而且帶動了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加速發展。
據中海油介紹,該公司于2022年簽訂12艘“綠能”系列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建造合同,2024-2027年逐年交付,今年5月,該系列首制船“綠能瀛”號在上海交付。
6月30日,“綠能瀛”號裝載著近6萬噸進口液化天然氣,向鹽城“綠能港”2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首次卸液,該船氣量能夠滿足700萬戶家庭1個月的用氣需求。
今年以來,國內液化天然氣消費量增幅較大。6月28日,隆眾資訊發布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國內液化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957.38萬噸,同比增長31.37%,預計全年液化天然氣的表觀消費量為4126.38萬噸,同比增長24%。